close


當然不是虞兮虞兮奈若何的霸王悲鳴



宋朝 . 蔣 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
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第一次讀到這首詞

是在目前把立委氣的"上杜下謝"的新聞局長謝志偉書中

對他老兄的印象永遠是那個造勢場合裡很會帶動氣氛
以及call in節目上那個動不動就能出口來句打油詩

那種很會說話卻讓人感到華而不實的人


但他早年曾出的一本小書~所謂的"來不集"裡(Life Book)

"年近半百生命書 不捨前塵將忽忽
敢學飛蛾向火撲 搔首弄姿把書出"

除了如此一般的耍嘴皮外...
這首虞美人的賞析卻叫人驚豔。


這首詞描寫了回首人的一生

少年/壯年/老年 場景則是 歌樓上/客舟中/僧廬下 的遞嬗

少.壯.老 就這輩子;上.中.下 就這樣子。


想那英挺少年,聽雨歌樓上,一句「紅燭昏羅帳」,深情歡顏、淺酌知己。
外聽雨、內聽歌,何等意氣風發!

再看猶是那同一少年的中年男子,聽雨客舟中,已是一句變兩句:
「江闊雲低」寫靜,襯出旅人的渺小,顯露內心的茫然;
「斷雁叫西風」寫動,浪跡天涯的孤鳥,悲鳴,可又無處話淒涼。

說是年猶壯,實則心已虛。
(我覺得更有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盡付笑談中之感)

最後,兩句變三句;
鬢已星星的老人,豈止是江闊雲低片片灰的中年,猶不足,尚言僧廬。
從男歡女愛、浪跡天涯、生離死別至此僧廬下,已是曲終人散的宿命無情;
「一任」點出認知到「無情」後的盡是無奈,無情是認知、無奈是認命,

回首少年得意能歡顏,或許除了「有成」外,多少要靠點無知

--對世事無常的「無知」吧?







扳著指頭數了數
距離上次拍畢業團照
竟是五年前的事

儘管一早上課的氣氛有種莫名興奮下的浮動
卻也透露出些許的不安

當然也許只有我有這種感覺

五年前的團照與今天有什麼不同?
除了從黑白配變成哈利波特

"我離畢業還遙遙無期~幹麼現在拍團照..."

"誰!?是誰把這句話講出來的!?"

不知後排哪位同學傳來這句引起一片大笑
卻又深入大家心坎裡而使前排同學紛紛轉頭的話


五年前五年後

攝影師仍是同一個
台詞~要求的姿勢~道具亦如出一轍

在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下
試圖營造學業有成即將揮別母校的氣氛
活潑的肢體動作似乎亦想傳達少年活力的意氣風發


只是

五年前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笑著
追逐著笑鬧著
全然不知畢業為何物

當時可曾想過畢業後的世界?


而今天

再站上團照的臺子
在看似歡樂的氣氛裡卻多了那麼一點不自然的強顏歡笑

開始感到畢業的壓力?

或者
提醒著自己所剩的學生生涯"真的"已無幾

亦或
想起那段不想再體驗一遍的畢業後一無所有的生活?

"難道你不會想摩拳擦掌嗎?"

我笑了,也許就是對自由的依戀吧






當然,難得遇到的好同學們某種程度沖淡了這樣的思緒

畢竟每一階段結束後再回首

又會覺得現在似乎是另一種為賦新辭強說愁般的伊伊阿阿

而真的到頭了,當真是欲說還休




























至少,當下還是彩色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cbc 的頭像
    ycbc

    胡三言.亂兩語

    ycb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