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字很有趣
看到這個字第一個想到包子
是的~別說我夭鬼~我的確先想到吃的:p
自從告別花蓮回到台北後很難找到讓我覺得滿意的包子
目前大概是師大夜市生煎包與淡水魚丸那家讓我感到滿意
而如果放寬審查標準的話
新光三越後面光南那條路上有家曾被我們稱作"好好吃包子"的水煎包
之所以說它好好吃 某種程度也是跟台北車站附近的水煎包相比而言比出
好好吃 / 好空虛(吃完很空虛) 的等級
好好吃水煎包呢 主要是料與作工還算實在
一顆十元雖然讓我碎唸不已
但在台北車站週邊似乎已成公定價
加上位置方便~補習來不及時買了就走~成了補習族的好伙伴
而最近在小春學長的推薦下
學校附近龍江路上一家新開的包子店
其包種琳郎滿目
紅豆沙包 肉包 蛋黃肉包 筍包 泡菜包 客家包 夏威夷風味包....
"如何?"一口氣買了四個還幫我帶了兩個的沈先生看我咬了第一口後
"嗯...有點像冷凍包子..." 是的~口感有像大賣場那類冷凍包~
"幹!!不錯了啦!!台北能吃到這樣不錯了~還嫌!!"
的確 加盟連鎖店的加盟金等支出 一如四海遊龍之類的店 似乎難以多期待
不過一粒20 25 30 不等的價錢 其份量與口感的確會讓人覺得還算可以
加上學校週邊吃膩時換個口味也是不錯
反正我對吃的審查標準一向不高
簡之~我分得出 好吃/不好吃 但分不出 好吃/非常好吃
所以我說很好吃的應該真的很好吃吧...
而包也是個姓氏
只是雖然我們都知道有包這個姓
從小到大有幾位朋友姓包呢?似乎屈指可數
是以大部份人想到的都是包青天又或者包龍星
不過生命中的確有過姓包的朋友
嗯~是堂姐同事的老公的兩位小孩
是的~所以這位老公姓包 當時是警察局長還是派出所長
年紀還小記不得 或許其穩重的形象使我一直以為是個主管級人物
兩位小朋友
大哥叫包伯堅 小弟叫包伯強 嗯~也許名字是這麼寫
連名字都不確定寫法是因為他們是羅東童年時的玩伴
小時候以為是"尖"或"煎"
大哥跟我同年 目前僅存的殘影是細細長長的手腳在學太空戰士比劃
伯母最喜歡跟我說 "阿小時候小包阿~你們都一起玩阿~"
但我真想不起我是否曾這麼親切的叫過一聲"小包"
另一位弟弟我印象比較深~因為住比較久~
大家都叫他"強強" 跟簡妹妹同年
所以小時候大人也愛開玩笑問他長大要不要跟舍妹結婚之類的童言童語
但到了現在印象比較深的原因似乎也只剩
"我們相處過比較久" 至於細節真的也想不起來了
仔細蒐尋腦海裡姓包的人物
生命中似乎只有這三個殘影
當然名牌包 淑女包 曼谷包 這個牌那個款之類的包包
就不是我擅長的了
除了食物 人 物品
"包"也是個動詞
包肉粽~包水餃~包在我身上更引申出保證的意義
而包中 包生男 也就成了一種信用或絕對 例如包準怎樣
而金庸筆下的"包不同" "包惜弱"
雖說姓包卻也暗用了包這個字的意涵隱喻人物性格
另外呢
包也可以是種形容詞
出包代表出錯 常出包的人在軍中常會被稱作"包x"也就是包加上名字最後一個字
而膽敢這麼稱呼別人的 除了同儕間的玩笑話就是長官的揶揄
例如憲校最機車的士官長遇到一直出包的同學或幹部
就會用很妙的口吻叫其諸如"包宇" "包博"
由於"包博"是我們的幹部 所以我們只能私底下覺得Bob真是個好名字
而下部隊後有兩位學弟被大家從秘密到公開的被叫"包平""包藻"
另外包與天可以互換 "天平"~"天藻" 天...
代表已包的或天的人神共憤 必須讓人揶揄以抒壓力
大伙談起被冠上包或天的弟兄 也就成了笑談
只是沒被叫過"包鴻"或"天鴻"之類的我
不知該高興自己的嚴謹還是讓人某程度的難以親近
當然有關包的東西實在不勝枚舉
台語"包包仔款款仔" 包變成名詞 款變動詞
包心粉圓 包君滿意 包藏禍心 包山包海 ....
而如此無意義的碎碎唸是因為...
中午補完習買了五個好好吃包子
晚上下課買了兩個龍江路包子
一堆包子包圍了肚子的結果...
包子們挾持我坐到馬桶上作出上述非任意性自白
而且似乎不滿意...
要我再去馬桶上好好反省一番
- May 18 Fri 2007 00:17
包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