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於金字碑古道旁的舊侯硐國小
1.
據說侯硐地名的由來是附近有猿猴群居的山洞故曰猴洞乃至「猴硐」。
而後來的祖國政府覺得不雅,於是改名為「侯硐」,
大約覺得當王侯比當猴王來的「人性尊嚴」吧;
後因地方紳士們奔走,雖然現又改為猴子,
但因台鐵等是獨立機關所以現在站名仍然是人模侯樣。
這是之後兩週工作的地點
目前進行了兩天,無疑這應該是最愉快的一次工作經驗。
原因無他,在我為五斗米閃到腰的經驗中,
除了被頤指氣使甚或不屑一顧的社會現實之外,
大部份的感受不外就是毫無意義的廉價勞力等機械性動作。
雖然據說我的阿嚕拜斗經驗比起他人已然算是有趣許多、
--至少就增長見聞的部份而言,
當然某程度也是我試著讓每件事變得有意義的無聊念頭始然。
這次的工作觸因在於,
來自日本的友人進行了一週敘舊行程,
在哥倫比亞來的朋友莫名的堅持下被帶進一家永康街的餐館
--一小盤薄如一張蔥油餅的--火腿蛋炒飯
要價一百一十元!!而且是最便宜的餐點。
當然,莫名的花了平常兩餐的錢在一盤「小點心」的一股悔恨感
應該只是個小小的爆發點。
在這樣的情緒下看到打工版的這個訊息
「煤礦文物館徵文物清點清理員」--地點:侯硐國小舊校舍
一股幾個月來極欲出走台北的念頭應該才是真正的原因。
2.
印象中的侯硐,大約在平溪線上、大約在瑞芳、
大約是青春時期有去的三貂嶺瀑布那一帶吧、大約…至少不到九份吧!?
只是再多的大約一直到前一晚查了一下地圖才傻眼
--就在九份山腳下的右邊那條路再進去。
雖說自我介紹寫「常騎車到九份、路線熟悉」,
但那畢竟是一時興起時的快意軋車;
之後要天天到九份更遠的地方報到的確讓人有點傻眼。
於是乎,就在寒風中不論油門如何死命地催
這條經過新台五線,一路從南港汐止七堵到轉瑞芳九份的疾速快感,
總是要花了近一小時,最好的成績也要五十分鐘
--「你騎太快了吧!!」一同工作的伙伴說。
兩位剛退伍待業中的男子漢,
一位來自東北角、一位來自基隆,路程最多三十分鐘。
另外即是來自桃園由工頭開車載運的一班女生。
3.
大約就是這家公司經由縣府公開招標,
為將來猴硐地區要新設的煤礦文物館進行文物清理及建檔及保存的工作,
至於之後這家文物館要展哪些東西,就是說故事的單位要煩惱的事了。
若再加上我自己作的功課,這堆滿了一整間教室的「文物」,
大件如挖礦用的工具、炸藥、氧氣罐、頭盔等各種配備,乃至各種文獻書籍;
應該是當時的瑞三礦業公司人去樓空後所遺留下來。
或許這樣的工作的確有些許的意義吧?
雖然就物理外觀而言依舊是機械性動作,
以這兩天負責的文獻清理及寫編碼牌為例:
從庫房搬出一箱書、分類【通常此時鼻子已經開始癢了】、
急忙戴上口罩穿上圍裙手帶白手套,
看是用白色乾布抹除或是用刷子刷掉頁縫間的灰塵,
偶爾會有蟲卵黏附則要加以清除。
清潔完畢再度分類、編碼拍照、寫編碼牌、電腦建檔、裝袋及乾燥劑裝箱。
在經手一本又一本的文獻時,
最痛苦的即是在清潔與文物脆弱間的緊張關係;
若是八十年代九十代或是如精裝書籍等耐操的版本
那麼儘管放手時時勤拂拭。
若是脆弱如以民國四十乃至五十年代的一系列各地礦藏調查報告,
這系列報告的書況已經糟到一拿起來就會有碎片飄落
--封面瞬間缺一角(驚!!)、
亦或一本帶有霉菌滋生的紅色封面,試圖用乾布抹除時,
只見我雖輕輕一拂但或許內力驚人,瞬間封面多出一到白
--相對布上則多了一道粉紅(大驚!!)
更別說一些阿公級的日文書我的確是當阿公般在孝敬了。
而「溫柔點…」、「小心,它們很脆弱」
則成了我的自言自語外加碎唸提醒。
四十年代的調查報告開頭都有這中美合作的圖樣
當真是那美援好伙伴的美好年代
4.
這些文獻所拼湊出來的是什麼樣的故事呢?
四十年代,台灣剛入手極待各地資訊的蒐集,
來自各地的煤礦調查報告,
近如台北縣樹林、板橋一帶(地名忘了)遠至澎湖虎頭山,
包羅萬象的地名(ex.雞母嶺還是雞母田之類)各地的探勘調查報告;
一直到五十年代還多有類似的調查。
直至六十年代開始有所謂的「煤礦開採修正報告」等
結論為「因當地產業結構的改變、不宜開採」之類的報告出現。
最後到了七十年代大約只剩概括的「台灣地區礦產調查報告」,
而八十年代以後出現的,即多為未來展望、趨勢等字眼的報告。
或許也是另一種由盛至衰的佐證?
而更另我感到有趣的是,
今日整理出為數不少的「考察報告」,
韓國、日本、英國、荷蘭、南非(斐)、印尼等各國各地各種各類。
或是出國考察、或是參加國際級會議及研討會等;
若再加上曾有的外文期刊原文書、一本作滿重點筆記的英文書、
看不懂被紅筆藍筆畫滿線的內文是哪國語言而書背寫著「法國礦業法」的小書、
等等之類。前者報告人有些更是所謂的「技正」
--我該不該大膽假設所謂的煤礦業的形象
應該不只是穿著吊嘎喊「厚氣啦!!」的寶力達B;
更有許多研究人員、通曉外語、不斷地吸取新知
--尤其除此之外更有為數不少的技術研發及調查報告。
不禁有種在廢墟中拼湊歷史的快感。
另外要隆重介紹的即是這本阿公級的好書
這應該是所有的書裡最有價值的吧!!(自以為)
翻開封面內側,工整未褪色的字跡書寫著町、丁目、番地,推測是日治時的地址;
而內容更酷了--
載有日本、台灣、以及「滿州國」的煤礦業情形,
除了有各地礦產分佈圖、開採狀況、圖表、全日本的煤礦公司等資訊;
以及當時的礦業相關法令。可謂當真是一本大全中的大全。
更有趣的是,書的主人特別用筆在目錄欄中「婦女作業」的規定畫線註記;
是否當時的公司開始遇到相關的問題?
而「當時」自然是還有滿州國的那時
--這是否隱含著另一部台灣婦女參與礦業的歷史?
自是不得而知。
只是,這一切或許都將隨著裝袋封箱後而永無天日了吧。
畢竟,在只看目錄清單決定展覽內容的官方眼中,是否有閒作更多的研究?
在當今擺放代表性文物汗牛充棟即為一間博物館的趨勢下,
「台灣的博物館研究還在起步…」就讀博物館研究所的工作伙伴如是說
相信這些都不比上挖掘工具(掘進)、頭盔、設備等「具體」的東西
所能傳達的意象--在最短的時間內讓遊客不失遊興又能有點印象。
歷史終究是拼湊出來的,
一如在一本一本翻閱清理的過程中
總會掉出夾有的公文、條箋
「貴公司之擴大營業計畫,勉為同意…」
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公文用語或許也是我太大驚小怪
而這類物件在折好夾回書中後自然也是永無天日。
是以,若歷史終究只能拼湊,最後都將訴諸於說故事的人。
5.
至少,這都與我當下所要扮演的工讀生角色無涉;
僅然是一種快意的心遠地自偏。
而就工作氣氛而言,除了工作伙伴皆是隨和好相處之人,
一如眼前兩位小姐突然盡情伸展起來的歡笑連連、
以及紅豆湯燒仙草下午茶之外;
最有趣的就在於開工前一晚的通知「記得帶碗筷」
--中午時走下山到猴硐國小跟小朋友一起吃營養午餐。
雖然坐在教室裡和小朋友大眼瞪小眼還真有點不習慣,
小朋友骨碌碌的眼睛似乎好奇的打量著這群人
「妳碗都裝滿了還裝!!這麼貪心」
據說工頭大姐在打飯時被小朋友如是「教訓」XD
也不得不說公司想出跟國小搭伙這招真的有聰明到。
因象神颱風校毀而遷校後的猴硐國小,是間位於路邊設計相當可愛的小學。
6.
沿途的景致應該是下工後最棒的犒賞吧;
昨晚錯過一幅列車穿過山洞在夕陽下駛過的珍貴鏡頭至今依舊惋惜不已。
7. 只是,在寒風中奔馳一小時的確折騰了這把老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