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迷矇的睡眼看了一眼手錶



6:30?!我一整個驚醒


打開房門,一如平常時家裡會有的晨間圖像,
家母已起床燒開水,準備打理每個人一天的開始;
依往例判斷,家父應該在房裡盥洗或作最後的賴床。

為了爭取時間,我迅速的盥洗完畢、著裝、拿起行李,
掃視一眼房間彷彿在確認是否有所遺漏,快步地走向門口。

家母聞聲從房內走了出來

「安那?包包仔款款ㄟ要離家出走囉?」。
「是啊!!」我故作翹皮的回答。

雖然幾天前她找我一起回羅東時我曾暗示性地報備
「我過幾天會出去走走」
「去哪?」
「去流浪啦!!」


而現在眼看我似乎不是在開玩笑
她忍不住又問「去哪?」
「去流浪啦!!」
「去!作你去!!」她也不干示弱的反擊
「跟誰?」
「ひとり(一人)です」我故意用日文回答
「聽無啦!!」她大聲抗議
「自己去…」我小聲地說
「你這個勾畢!!(台語,意為孤僻)」

眼看著我穿好拖鞋,拿起安全帽…
「蛤!?你要穿拖鞋?幹麼不穿鞋子?!…阿你要騎車去喔!!」
「對啦,別擔心!!」索性穿拖鞋的原因只是為了節省行李空間
「我應該會去看阿公」故意放出一點訊息安她的心
「你要騎那麼遠喔?」

是的,此時若我自白其實是環島大概就走不出這個大門了吧。

「對啦,別擔心啦!!厚?」


百般推托說不用了,臨走前她不放心似的塞了兩千塊到我手裡。
因為這次的預算自信是控制的很有把握;

雖然事後才知這兩千塊有多重要。


「我走囉!不要太想我」我半開玩笑地說
「我已經開始想你了:p」好吧,家母向來不干示弱。




走到小藍面前,打開座墊,將裝滿衣物的行李放進車箱。
「剛剛好!!」我滿意的微笑。

為安全帽貼新的內墊後發動車子,拿出相機拍下出發的里程數




65231km


2000年的情人節小藍加入了我的生活。

第一個一萬公里是在買車後的一年
那時是大二寒假,錯過「9999」公里的數字讓我感到些許的可惜。

第二個一萬公里出現在半年後、第三個一萬公里則出現的間隔更短。
「你是怎麼在騎車的!?」舉凡車子遇到故障、被撞的意外;
甚至如里程數累積的速度越來越快,家父總忍不住嚴厲質問。

當然,這種「有錯先打子」的台灣傳統教養習慣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也履見不鮮,
某種程度也是東方父親內斂、權威以掩飾關心的傳統形象。

「沒有啊,就這樣騎…」雖然有講等於沒講

或許當時害怕自由騎車追尋自己天地的權利就這麼被禁止,
就算是被撞的意外也說成是停車停的好好,回來牽車時車已倒地、
身上的傷痕是打籃球跌倒之類的鱉腳謊言。

然而里程數的攀升,說到底就是那個或與三五好友、
或與當時的她、或獨自一人,
無止盡的尋找自由呼吸天地的青春歲月。

從新店、烏來、陽明山、九份、金瓜石、基隆、淡水、金山野柳北海岸;
甚至北橫、拉拉山、中正機場、濱海公路…

大學生活有近半歲月像是殖民地擴張般,
永無止盡地、貪婪地探訪這個未知的世界。

「幸好我們當時有這樣瘋狂過」老友常如此感嘆。

的確,「北台灣沒有一處不是我們國土」的青春豪語言猶在耳;
隨著時空加速的變化,當年的三五好友或各奔東西、
或應付眼前接踵而至的考驗;
而當時的她亦在有了追求新天地的渴求後不知去向。

隨之而來的即是在閱覽室沒日沒夜K書的大四生活、研究所考試、落榜、當兵;
在一連串快的難以招架的變化中,小藍的里程數只增加不到一萬公里。

「不覺得我們也到了身邊女生不愛坐摩托車的年紀?」

好友的感想的確也使我驚覺聯誼抽鑰匙之類的蠢事已在紀憶中逐漸褪色。





而今天,看著這台陪伴自己走過七年六萬多公里人生旅程的老伙伴,
心中倒沒有一絲追悔青春的念頭。

有的只是當下--去感受接下來的每一吋土地與每一絲空氣。

也許我就是有一種必須要親自「接觸」到呼呼的風聲、
烈日下曬到脫皮才能感受到自己「存在」於旅程的執拗個性吧。


「也許這是你的最後一役喔!!」對著小藍說出這句話後,
我亦踏上了前所未有卻期待已久的旅途。




















此時是2007年9月2日上午7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cbc 的頭像
    ycbc

    胡三言.亂兩語

    ycb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