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習作,不是經典。」
研一時在台大刑法中心所舉辦的論文寫作研討會上,與會的何賴傑老師如是勉勵各位同學面對自己的論文--帶著撰寫習作的心情,放開胸懷的去研究、創作,而不要因為有成就「經典」的壓力而綁手綁腳。
只是,即便如此,為了完成這本習作,卻也讓自己逐漸走入了失序的生活--從日漸晚歸到「離家出走」;夜宿的地點從建國研究室、到隔壁明擺著廢棄卻突然有主的前社科院長辦公室、再到男二舍當「黑戶」;作息日夜顛倒與髮線高低間的緊張關係;日益隆起的小腹與偶爾清理一次的鬍渣……。在近半年的寫作過程、緊張的口試以及繁瑣的初步離校手續之後;於此,終於可以為這本習作畫下句點。
這段失序但又沉澱思緒的過程,確實是自己研究所三年中最孤單但又滿足的日子--孤單固然是研究的必需品,而滿足則要感謝在這段過程中支持與愛護自己的家人、師長、與朋友們。
本文的完成,首先要感謝的莫過於指導教授李茂生老師。從大四考研究所時「如果連題目都看不懂的話,就證明你在大學中除法條的文義解釋外,根本沒有學到任何東西,也不知道法律這個規範人際關係的規則究竟為何物。」這個奇妙的機緣開始,老師即成了自己生命中既刺激又引領思考的靈魂人物;進入研究所後,不論是少事、監獄學乃至開設在台大法學院的刑罰學專題課程,都成了選課單之外無法錯過的「必修」課程。每週四下課和老師從教室走到停車場的路程,更是向老師請益、指點自己研究困惑(或是分享八卦)的美好時光。而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老師完全的信任以及每當我遇到難題時,不論多忙碌總會撥出時間適時的指點,更是得以拖離瓶頸的關鍵。許許多多的感謝點滴在心頭而難以言述,而這段與老師相處的歷程無疑是我生命中非常珍視的緣份。
口試委員王皇玉老師與李聖傑老師,則是自己在研究所生涯中所遇過認真教學與研究的典型。王皇玉老師生動活潑又內容充實的犯罪學課堂、李聖傑老師穿梭於研討會發表論文的身影,都令我印象相當深刻。非常感謝二位老師在百忙之中願意撥冗擔任口試委員,並於口試時對本文實體內容提出寶貴的建議;本文也於修改時加以回應。
在此也要特別感謝台大醫學院吳建昌老師於信件中回覆我對精神鑑定實務與精神醫學知識的疑問,特別是DSM-IV與ICD-10的差異,這部分亦補充於第三章的註釋中。感謝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楊添圍主任(同時也是台北大學犯研所的學長)的親自接見、並提供相當多的意見分享,特別是在觸法精神障礙的處遇問題上,楊主任更是有相當深入的研究;雖然本文最終仍是屬於刑法解釋學的範疇,然而處遇的問題卻也在寫作過程中一直縈繞在心頭,只能期待下一次再進入研究場域的機緣了。三軍總醫院紀佳杏心理師不吝提供相關研討會資料文本;以及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行政祕書謝宗哲先生,雖然未能進一步了解其所蒐藏的反精神醫學相關資料,然而在寫作的過程中不時聯繫關心進度、並試圖提供資料協助的心意,令我感銘於內。
感謝許多大方提供學生證的朋友們;特別是在圖書資源相對貧乏的本校,若沒有各位,本文實難順利完成。就讀台大法研所的大學同學琳珊、東吳法研所的長久戰友顏榕、北教大文化法研所的黃絜、李小儀位於東華大學的妹妹佳倍、諮商領域的曉雯所提供的DSM-V、以及無怨無悔總被我當人頭戶使用以借跨校閱覽證的家僮。
感謝研究所一路相挺的朋友們--特別感謝傳清於這段過程中當真是「大大小小」事情的協助。潼彬宅與以廷小宅口試前不辭半夜的聽我練習;柯柯玉倫平日的互相打氣與面對論文進度時的同聲哀號;被我害到而被圖書館停權的明照(期待你十年後偵辦北大這起世紀弊案);人身處司訓所卻不時在線上打氣的音儀;擔任口試記錄兼苦力的友婷學妹--各位都是宅在一起的好伙伴(其他不夠宅的朋友們於此就不細數啦)。另外,感謝助教杜欣怡學姐,從指導教授到離校手續,在這段繁雜卻又必要的過程中親切有耐心的解說與協助。
--最後,感謝容忍我過著如此失序生活的親愛家人;這本論文,或許某程度可以說明這三年來在忙碌些什麼。
--也給妳,本文或許亦是分開旅行後的一個轉站。
2009.07.22 夜﹒建國研究室﹒角落。
- Jul 22 Wed 2009 14:48
謝辭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